在古代汉语中,关于官吏职位升降的变化有着丰富且细腻的表现方式。其中表达降职之意的词汇尤为多样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态与伦理观念。
首先,“左迁”是古文中常见的代表贬谪、降低职务的说法。“左”,在中国传统方位文化里象征着低下或不如意的地位,《汉书·艺文志》曰:“君子之位以右为尊。”因此“左迁”的字面意义即是从高位向低位移动,引申出来就是指官员被调任到较为偏远或者地位较低的地方任职,实际上是一种政治上的惩罚措施。
其次,“黜陟”一词,在《周礼·秋官司寇》中有明确记载,原义是指晋升与罢免两种人事变动情况,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多用来特指罢免或是下放职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降职处理。"黜"有废除、退去的意思;而"陟"虽通常解释为提升,但两者并举,则形成对比反衬效果,强调的是对失德无能者的惩处行为。
再者,“夺秩”、“削籍”等也是具有强烈贬斥意味的词语。“夺秩”中的“秩”指的是俸禄等级及相应的品阶身份,故此语意味着剥夺其原有官级待遇,是对官员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一种处罚形式。“削籍”则更加严厉,直接将该官员从正式编制中剔除出去,取消了他的合法仕途资格和社会地位。
此外还有诸如“解褐”、“出守”、“外补”之类的说法也寓含了某种程度的降职含义。如“解褐”,本形容脱掉布衣担任官职,后来转用于描述由京师要津位置改派至地方做相对低级别的官员。而出守则是高级别中央官员因某种原因离开京城赴外地出任州郡一级长官的情况,虽然在外人看来仍不失显赫,但实际上往往含有冷遇甚至变相降职的意义在里面。
综上所述,无论是直观表现地理位置转移的“左迁”,还是反映权力削减性质的“黜陟”、“夺秩”、“削籍”,抑或是体现岗位调动背后深藏的人事变迁逻辑的“解褐”、“出守”等等一系列概念,均充分展示了古代汉语对于官场沉浮现象精准细微的独特表述力,并从中折射出了中国封建时代复杂微妙的社会关系结构以及深入人心的价值评判标准。通过这些富含历史韵味的语言符号,我们可以深入探究古人面对升迁荣辱时的心态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治理智慧。
下一篇:那英经典歌词汇总
- 最新文章
-
-
黄河赋——滔滔巨川与华夏文明赞歌
浏览: 2129
-
郑人买履 - 文言文详解:原文、翻译、注释及寓意
浏览: 5823
-
荷花之药食价值及其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应用
浏览: 7678
-
古典文言文重要代表作列表
浏览: 2505
-
仿作《核舟记》——精微工艺再现古典魅力
浏览: 9827
-
荀子《劝学》原文与注释解析
浏览: 6881
-
窃在文言文中的多种含义及其用法举例详解
浏览: 1902
-
古代文献中“猎”的含义及其应用举例
浏览: 1286
-
文言文中如何表达“叹气”之意及其相关词汇与例句
浏览: 4701
-
“死”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表达及其文化含义探究
浏览: 6636
- 热点推荐
-
-
文言文中表示“地方”的词汇总结
浏览: 10284
-
文言文中描绘雨的经典诗句与佳句集锦
浏览: 10233
-
隋书·长孙平传 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浏览: 10223
-
《明史·张鹏传》文言文阅读与答案详解
浏览: 10211
-
荆茅文言文原文与翻译赏析
浏览: 10163
-
张镒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详解
浏览: 10137
-
我的父亲——家严传略 文言撰写
浏览: 10099
-
头颅在古代汉语中的表达及含义
浏览: 10074
-
建的文言文解释与用法举例
浏览: 10051
-
文言文字典 - 在线查询与解析古汉语词汇
浏览: 1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