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屈打成招”这一现象作为司法实践中的一种黑暗面,在古代刑讯制度的背景下屡见不鲜。这种以严苛乃至残酷的方式获取口供,并据此定罪的做法,无疑揭示了封建社会法制进程中的一段曲折与无奈。
在那个年代,法律体系尚未健全且深受儒家“礼法合一”的思想影响,人们对真相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被告人的自述和证人言辞的真实性判断。然而,“五听察狱”,即观察犯人脸上的表情、言语内容及语调变化等手段并不能确保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因此,当疑点丛生或证据不足时,官员们往往采取极端手法——刑讯逼供来迫使嫌疑人承认指控,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屈打成招”。
历史上记载了大量的因遭受酷刑而被迫认罪的例子,《大明律》《唐六典》以及各类地方志书中都曾详尽描绘过各种骇人听闻的审讯方式如笞杖、夹棍、拶指等等。这些残忍至极的手段不仅给受刑者带来了极度的身体痛苦,更深层次地扭曲并剥夺了他们申辩的权利,从而导致大量无辜百姓含冤莫白。
其中最为著名的案例之一便是明朝时期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此案历经数年波折,从最初的县衙用刑致死嫌犯未能申诉真相当初被诬陷的关键人物葛品连,再到后来经过层层上诉,最终得以昭雪平反,充分暴露出了当时基层司法体制下对“屈打成招”的严重依赖及其带来的巨大危害。
面对这样的历史现实,我们不能仅止步于批判或者哀叹其悲惨境遇。实际上,“屈打成招”的存在是对人性尊严和社会正义的双重拷问,它警示我们在追求法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同时强调事实认定的重要性,坚决摒弃任何形式的非法取证行为,构建起科学严谨、以人为本的现代刑事诉讼机制。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屈打成招—古代刑讯逼供下的冤案实录”不仅是对过往苦难史的真实记录,更是对我们今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尊重人权,维护公义,让每一起判决都能经得起时间和人心的检验,真正实现良法善治的社会愿景。
下一篇:建军伟业观影心得分享
- 最新文章
-
-
黄河赋——滔滔巨川与华夏文明赞歌
浏览: 2131
-
郑人买履 - 文言文详解:原文、翻译、注释及寓意
浏览: 5823
-
荷花之药食价值及其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应用
浏览: 7681
-
古典文言文重要代表作列表
浏览: 2506
-
仿作《核舟记》——精微工艺再现古典魅力
浏览: 9827
-
荀子《劝学》原文与注释解析
浏览: 6881
-
窃在文言文中的多种含义及其用法举例详解
浏览: 1902
-
古代文献中“猎”的含义及其应用举例
浏览: 1286
-
文言文中如何表达“叹气”之意及其相关词汇与例句
浏览: 4703
-
“死”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表达及其文化含义探究
浏览: 6637
- 热点推荐
-
-
文言文中表示“地方”的词汇总结
浏览: 10284
-
文言文中描绘雨的经典诗句与佳句集锦
浏览: 10233
-
隋书·长孙平传 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浏览: 10223
-
《明史·张鹏传》文言文阅读与答案详解
浏览: 10212
-
荆茅文言文原文与翻译赏析
浏览: 10163
-
张镒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详解
浏览: 10138
-
我的父亲——家严传略 文言撰写
浏览: 10099
-
头颅在古代汉语中的表达及含义
浏览: 10075
-
建的文言文解释与用法举例
浏览: 10052
-
文言文字典 - 在线查询与解析古汉语词汇
浏览: 10038